当前位置: 资讯>>头条新闻>>

我院顺利开展援疆项目兵团农13师红星二场团部旧址、地窝子和哈密拉普却克古城遗址保护现场勘察调研工作顺利进行

时间:2014-11-04      字体:   

高云书记、赵刚副院长和老军垦战士了解座谈当年地窝子建造等情况

技术人员和老军垦战士了解当年地窝子建造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红星二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大门的哈密地区哈密市火石泉开发区。红星二场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起源于1927年秋收起义的中国工农红军。这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1950年初进驻新疆火石泉地区;1953年7月18日转为生产部队,改番号为新疆军区农五师十三团;2001年1月,确名为兵团农13师红星二场。

地窝子遗址、四十七团团部旧址是整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二场红色军垦文化遗迹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窝子遗址,是目前兵团范围内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地窝子遗址,记录着老一代军垦人弘扬兵团精神的许多故事,见证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1950年10月,47团的一个连队来到叫桃树园的地方,开始开荒治碱,做建场前的准备。据老军垦介绍,这片地窝子在当初建设时都做了认真的规划,排列整齐,大小相等,就地取材,自己挖、自己搭、自己住,按连队整建制搭建,其中还包括食堂、会议室、菜窖、库房、马厩等生产生活设施。地窝子遗址占地50多亩,共有150多个。四十七团团部旧址,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建造。团部旧址是兵团战士、老职工为新疆建设、发展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地方,回顾和再现他们的奋斗历程,让兵团精神在一代代红星二场人身上发扬光大,成为激励红星二场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哈密拉甫却克古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东距哈密市65公里。古城有南北二城,平面呈“吕”字形,为汉——唐时期城址。古城布局严谨,城内设施完整丰富,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古城的保护为研究汉、唐时期哈密绿洲提供了重要线索。

兵团农十三师和哈密市是河南对口援建单位和地区。我院接到河南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局下达的文物援建项目后,即刻组织我院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分两批进行援建活动。第一批由院党总支书记高云和副院长赵刚、业务管理部主任程曦、设计中心副主任张亳、孙丽娟、王卓、李媚、李亚娟、亓艳芝一行九人组成,于9月17日至9月26日历时10天,主要工作为保护规划编制前的现场调研和踏勘;以助理调研员赵映阳、院总工余晓川、设计中心主任甄学军、设计中心副主任赵彤梅、张勇、张璇、郑品、蔡金呈一行八人组成第二批,于10月10日至10月17日历时8天,主要针对农13师红星二场团部旧址及地窝子遗址保护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和评估分析;为下一步制订保护修缮方案奠定基础。10月17日晚,兵团农十三师电视台以专题新闻的形式对我院的这次援建活动进行了报道。